骆驼祥子
2023年07月12日
《骆驼祥子》(1941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)
长篇小说。1936年夏写成。初载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《宇宙风》第25起至48期。
1957年7月,由梅阡改编成同名五幕六场话剧,剧本发表在1957年7月号《剧本》月刊上;1958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。1982年9月由凌子风编导,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名电影。1999年1月由江苏京剧院上演钟文农改变、石玉昆导演、赵润作曲的京剧《骆驼祥子》。1999年2月播出李翔改编的二十二集同名电视连续剧。
《骆驼祥子》描写的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平的洋车夫的生活。这期间,新军阀代替旧军阀,连年混战,民不聊生。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在农村无法生存,流入都市谋生。他进北京城后,流入都市谋生。他进北京城后,欲靠体力血汗挣钱买车,做个“自由的车夫”。但是,他的愿望受到残酷现实一次次打击。先是“买车,车丢了”,车被军阀乱兵抢去;接着,“攒钱,钱跑了”,钱被反动侦探敲诈去。和虎妞成家后,又因性格、生活方式上的冲撞给他身心带来严重创伤。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,又在虎妞难产死亡后卖去。虎妞死后,祥子欲和小福子结合,但小福子已自杀,祥子彻底失望,走向堕落。
作者说该作最初的创作灵感与冲动来自于一位朋友的闲谈。那位朋友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,买了车又卖掉,三起三落,末了还是受穷。又有一车夫被军队抓了去,哪知因祸得福,他趁军队转移之时,偷偷牵回三匹骆驼。由此,他从1936年春到夏“心里老在盘算,怎样把那一点简单的故事扩大”而写成一部长篇小说。经过周密的构思,更加上作者“积了十几年对洋车夫的生活的观察,才写出《骆驼祥子》”(见《我怎样写〈骆驼祥子〉》)。《骆驼祥子》不仅是老舍的代表作,也是他第一部完整而严肃的悲剧创作。老舍说,“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”,“是我的重头戏,好比谭叫天唱《定军山》”。老舍写出了祥子肉体被摧垮,心灵被扭曲的全部历程,是“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”(《我怎样写〈骆驼祥子〉》)。十九年后《骆驼祥子》在北京重印时,老舍还说:“今天重印此书,恐怕只有这么一点意义:不忘旧社会的阴森可怕。”(见1954年《骆驼祥子》修订版后记)祥子的悲剧的确显露了旧社会的阴森可怖。祥子从满怀希望走进都市到完全被都市社会所迫而彻底堕落,造成这一悲剧出社会原因外,还有祥子自身的原因,他所走的个人奋斗道路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命运,最后必然成为“个人主义的末路鬼”。老舍说:“我管他叫‘个人主义的末路鬼’,其实正是责备我自己不敢明言他为什么不造反。”(《老舍选集》自序)因为当时的图书审查制度“厉害”,使他“不得不小心,不敢说穷人应该造反。”(见《骆驼祥子》(修订版)后记)但书中老马说的“蚂蚱打成阵”即可产生巨大力量的话,已能显示作家在否定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同时,在探索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如何摆脱悲苦命运和出路问题。由于《骆驼祥子》的故事在作者“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,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,所以一落笔便准确,不蔓不枝,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”。小说以祥子的遭遇为中心,“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。”(《我怎样写〈骆驼祥子〉》)书中出现的人物有名字无名字的近二十个,甚至第二三节中出现的骆驼,都同祥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。作者说该作虽“未能完全排除幽默”,但“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,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”。作者“从容调动口语,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,新鲜,恰当,活泼的味儿。因此《骆驼祥子》可以朗诵。它的言语是活的”(《我怎样写〈骆驼祥子〉》)。